本文目录一览:

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1、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为了控制南方,粮食运输将推动军事动员和后勤能力;用南方的干草为北伐高丽做准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运输量。京杭大运河建成后,连接了不同流域的生产区,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目的有哪些.为了控制南方,粮食运输将推动军事动员和后勤能力。

2、京杭大运河开凿主要有以下三点目的:控制南方,漕运带动军事动员能力和物流能力。利用南方的粮草准备北伐高丽。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输量。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

3、目的:控制南方,漕运带动军事动员能力和物流能力。利用南方的粮草准备北伐高丽。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输量。

4、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的道理自古就有很多人懂。隋朝时期, 政治 经济中心都在北方,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方的经济 文化 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对于建立南北方的联系存在着必然的要求,这是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之一。

5、目的: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隋炀帝想南下娱乐。开通的时间:公元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意义(作用):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6、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时间,内容,作用是什么

1、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2、杨迪下令修建大运河,历时六年。建成后的大运河纵贯南北,长度可达2700公里,是中国伟大的古代工程之一。大运河的修建给当时的隋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尽管杨迪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凿大运河,并且花了六年时间来修建它,但是大运河给国家带来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

3、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 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

4、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去江都看琼花。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在位皇帝三点,四段及其作用

1、你好。目的:沟通南北经济,巩固国家统一。在位皇帝:隋炀帝 三点:余杭(今杭州)、洛阳、涿郡(今北京),中心是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沟通了南北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利了交通。

2、三点: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中心为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修建目的:沟通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统治,便于隋炀帝巡游。中心城市:洛阳 起止点:涿郡,杭州 作用:逼反了当时人民,促进了后世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4、目的: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隋炀帝想南下娱乐。开通的时间:公元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意义(作用):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5、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6、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目的:(1)加强南北交通;(2)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1)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意义(作用):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

3、目的: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交通联系,从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决定开凿大运河。 统治者:隋炀帝是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推动者,他下令兴建并监督工程进度,体现了其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

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5、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6、你好。目的:沟通南北经济,巩固国家统一。在位皇帝:隋炀帝 三点:余杭(今杭州)、洛阳、涿郡(今北京),中心是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沟通了南北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利了交通。

隋朝大运河修建的目的,作用,评价

1、目的: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地位: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作用 在古代坐船既快捷又能载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大大地加快加大了当朝物流,便于人民迁徙。

3、时间: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

4、开通目的: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5、杨广虽然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是他修建的大运河却是对后世十分有用,从现代大运河的路线看出,当初他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一统江山,但是当时的百姓却是以为他是为了去江南寻找美女,寻欢作乐,便加深了对他昏君的影响。

6、建造隋朝大运河的目的:1 政治目的,每位帝王在世的时候都希望拥有一些象征性强的功绩,一方面是为了打仗或者统治更加稳固,还有一方面打造自己千古明君的形象。2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并于606年迁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