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疆昭苏县的来由:从什么时间有的昭苏县。有哪些典故?
1、昭苏县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年,当时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昭苏县域成为都护府的一部分。 在清朝初期,昭苏县域属于准噶尔部。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
2、光绪十一年(1885)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圣佑庙,昭苏县域形成聚落。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1938年,在六苏门喇嘛昭建昭苏设治局(当时的汉、锡、回族都称喇嘛昭)。1942年建立昭苏县。
3、西汉时期,今昭苏县域是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的牧游区。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 ,昭苏县域属都护府管辖。清朝初期,昭苏县域隶属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4、没有地震。昭苏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历史上的昭苏县,也叫“特克斯”,曾是乌孙故里。从18世纪到19世纪,沙皇俄国勾结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侵占了祖国西部约51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昭苏也深受其害。新疆和平解放后,昭苏为伊犁地区行署管辖,后又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5、历史上,昭苏县曾有不同的归属和名称。新疆和平解放后,昭苏县先是归伊犁地区行署管辖,后来又归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到了21世纪,随着伊犁地区建置的撤销,昭苏县最终确定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部分。昭苏县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和水资源。
那仁历史典故
新疆马肉纳仁那仁饭背后,有一段古老的故事。相传,柯尔克孜部落群居,以集体游牧狩猎为生,面食稀少,仅大汗和高官能享用面食。某年,汗王率军作战,被敌军包围山谷中。部队被围40天,干肉和奶干渐尽,汗王焦虑万分。为解士兵饥饿,汗王只得宰杀战马和削减士兵口粮,部队士气低落,无力突围。
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典故叫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伍子胥这个人大家应该都很熟知了,那这次讲的不是他过昭关的故事,是讲他在吴国被任用以及被逼死的故事。伍子胥又叫伍员,他是弟兄两人,他的父亲被陷害致死,他也被追杀,差点被杀掉。后来他就到了吴国,吴国当时的国君是夫差的爹吴王阖闾。
库尔勒香梨的历史典故
据历史学家考证,是当年西汉张骞通西域时,由内地带到新疆种植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另外,《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道:“阿耆尼国(今焉耆)引水为田,土宜糜、麦、香枣、葡萄、梨、奈诸果”。
库尔勒古时候为焉耆国属地,所以这首诗中的“焉耆城外梨千树”,其实指的就是现在的库尔勒香梨。萧雄在这首诗的自注中对库尔勒香梨推崇备至:“唯一种略小而长,皮薄肉丰,心细,甜而多液,入口消融以余生事所食者,当品为第一。
历史: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属新疆梨种(Pyrus sinkiangensis yu),维吾尔语名乃西米提或乃西普提。原产于新疆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等地,至今已有1300年的栽培历史,为古老地方优良品种。因巴州库尔勒市种植面积最多,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在一千吨以上。
中国人吃梨的历史十分久远,古代称为蜜父、快果、玉乳等,并有“百果之宗”的美称。梨的品种繁多,产地各异,各具特色,如山东的莱阳梨、新疆的库尔勒梨、天津的雪梨、安徽的砀山梨、河北赵县雪花梨及日本的水晶梨、澳洲的啤酒梨等,不胜枚举。
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 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有没有少一点的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1、左宗棠23岁成婚时,曾在新房自拟一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后来左宗棠远戍新疆,出嘉峪关时,沿途插柳,初不过为标示归途也,而积久成荫,风景一变。有湘人某游士拜谒左宗棠于塞上,献诗云:“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
2、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时候,当时的左宗棠下定决心,一定要收复新疆,因此抬着棺材出征。而就在刚出城的时候,左宗棠却意外地停了下来。他看到了一个乞丐摆着一盘残局,左宗棠对象棋很有研究,而且很少碰到对手。
3、左宗棠自知气质粗鲁,致力于寡言养静,与林则徐结识后,两人初次相见,左宗棠不慎落水,后在舟中拜谒林则徐,林则徐以“落汤鸡”之语,展现了他们的亲密关系。林则徐对左宗棠的赞赏极高,赠予他一副对联,预示了左宗棠的未来成就。
体现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的历史典故
郑成功收复台湾 左宗棠收复新疆 秦始皇修灵渠 秦始皇统一南绍 汉初封王 汉与匈奴和亲 成吉思汗远征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郑成功 左宗棠收复新疆 秦始皇修灵渠 秦始皇统一南绍 汉初封王 汉与匈奴和亲 成吉思汗远征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团结统一历史典故 篇1 黄巢起义以后,唐朝召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帮助镇压起义军。李克用武艺高强,但瞎了一只眼,人们称他为独眼龙。因为他镇压起义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东节度使,后来又封他为晋王。他占领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成了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败黄巢起义军,在返回河东途中经过朱温的驻地汴州。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