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成语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什么诗
- 2、瓜田李下的成语典故
- 3、成语解释
成语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什么诗
1、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释义: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2、“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君子行》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作的一首诗,开头四句流传久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3、《君子行》(无名氏·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释义: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4、《君子行》。“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而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瓜田李下的成语典故
这句话出自曹植的一首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说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瓜田李下 【注音】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故事】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瓜田李下的故事1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尚书郎袁聿修就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百姓曾为他立碑颂扬他品德高尚,称他为“清郎”。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经过克州时,与在那里做刺史的朋友邢邵相聚,畅叙友情。分别后,邢邵送给袁聿修一匹白绸子做纪念。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文名 瓜田李下 类型 成语典故 出处 君子行 含义 通常指远离是非场合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 发音: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 出处:三国·《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解释
1、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息怒停瞋:〖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
2、【解释】 抱 着 头,象 老 鼠 那 样 惊 慌 逃 跑。形 容 受 到 打 击 后 狼 狈 逃 跑。城 狐 社 鼠 【解释】 社:土 地 庙。城 墙 上 的 狐 狸,社 庙 里 的 老 鼠。比 喻 依 仗 权 势 作 恶,一 时 难 以 驱 除 的 小 人。
3、【强作解事】: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释、议论。 1 【失之穿凿】: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1 【随文释义】:随:顺着;释:解释。指依据一段话或前后文,对某个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释。 1 【随语生解】:随:顺着;语:话;解:解释。
4、[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例句]:他一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冰清玉洁 [拼音]:bīng qīng yù jié [释义]: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