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王翦是如何成为秦国大将的?王翦的早年经历

1、此番,王翦初为大将,未伤一兵一卒,即获相国范雎的切齿仇人魏齐之首,退齐赵两国之兵,秦昭王甚是高兴,称赞说:“昔武安君善于用兵,威震天下,但他过于刚愎自用,不遵王命,所以不能善终。今王翦将军既善于用兵,又善于用智,真乃智勇将军也!”自此,王翦便获“智勇将军”之美称。

2、王翦年少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统一中国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夺取赵漳水流域。

情商极高的秦国名将王翦,巧妙避免秦始皇的猜忌

1、这番话说出来,那人立刻对王翦竖起了大拇指。的确,王翦依靠自己的高情商,有效避免了秦始皇的猜忌,最终才能顺利的灭掉楚国,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2、秦王说:你就出发吧,为什么还要担心日后贫穷呀!王翦说:身为大王您的将领,虽立下战功,但最终仍不能被封侯,所以趁着大王现在正看重我,请求赏赐田宅,好为子孙留下产业啊。秦王嬴政听后大笑不止。王翦率军开拔,抵达武关,又陆续派遣五位使者向秦王嬴政请求赏赐良田。

3、因此为了打消秦王嬴政的猜忌,王翦只能故意贪图良田豪宅,乞求的哪里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啊。

4、当初秦始皇请他出战时,他的这种讨价还价行为,被同僚认为是祸根,秦始皇必然会秋后算账;而在王翦认为,这是福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太了解秦始皇啦!王翦一代名将竟然为了钱出战,说出去本来就是身份掉价的事。

5、王翦消灭楚国,得胜归来后,便交出军权。开始了享乐的生活,最终安享晚年。唐朝名将李靖曾说过,武将最危险时候,不是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而是成为名将后,如何面对君王。纵观历史上知名武将,难免会受到君王猜忌,很难善终。

6、为了自保,在出征前王翦就拼命的向秦始皇要东要西,拼尽全力向嬴政证明自己是个没什么野心的:只要嬴政安顿好自己的家眷,自己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满足了。以破坏自己形象来需求自保的大将,王翦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秦始皇平定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为何能成为四大名将中唯一善终的将领呢...

王剪遇到了一个好君王,这就是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亲政后,没有滥杀过一位功臣,他的驭人之术娴熟独特,无与伦比。王翦能得到善终,与秦始皇的执政风格也戚戚相关。

王翦在于他不仅能征善战、精通谋略,是秦始皇横扫六国最大的功臣,而且懂得急流勇退,最后四大名将只有他一人善终。王翦是秦国忠臣,是秦始皇嬴政的近臣,侍奉小时候的秦始皇,并且喜欢军事,自幼熟读兵书、深谙战法,也是战国四大名将唯一的生还者,而且子孙还在秦国留用做重臣。

因为这几人中只有王翦最聪明,最有政治头脑。当年秦国灭楚,秦王嬴政想启用老将王翦,于是问王翦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说需要六十万人,秦王有些不满,要知道当时秦国一共也不到一百万军队,这等于把几乎所有军队交给王翦了。嬴政又问李信需要多少人,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嬴政一看,行,就你了。

王翦和白起都是秦国的名将,同时两人也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两人的结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白起居功自傲了。

王翦之所以能够得到善终,还是因为他跟随着秦始皇这位明主!王剪遇到了一个好君王,这就是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亲政后,没有滥杀过一位功臣,他的驭人之术娴熟独特,无与伦比。

王翦如何被称为秦统一的第一功臣

1、王翦是宾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与儿子王贲一起消灭了山东六国,成为秦始皇统一世界的最大英雄。公元前225年,王翦与项燕作战,大败楚国,取得了大量的胜利。王翦乘胜追击,南侵百越,被后晋封为武城侯。秦始皇称他为老师。

2、王翦不愧为绝代统帅,两军对垒,逐渐的消磨着楚军的锐气。最后更是抓住时机,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项燕身死,秦军一路势如劈竹。终于在公元前223年,铁蹄一举踏平了楚国的首都。楚国正式宣布灭国。以上两场战役便是王翦成为秦朝统一第一功臣的两大战绩。

3、王翦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也被认为是秦国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后人也将王翦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据说王翦小时候就对兵法非常感兴趣,后来跟随秦始皇作为统帅平定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不过王翦带兵的方式其实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和当年白起那种打法有一定相似性。

4、王翦战功卓著 王翦在拥护秦始皇后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重用,并且开始崭露头角。

5、计杀魏齐报相仇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关中人,他年少时期就喜欢军事,为人处世富有谋略。在秦昭王时期王翦就受举荐入朝为官,只是当时秦国人才辈出,文有相国范雎,武有司马错、白起,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的表现机会。秦相范雎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6、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统一中国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白起王翦,同为秦国名将,其境遇和结局的不同,折射出官场生存智慧_百度...

这四个人中,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将领,他们虽然时代并不相同,却都是秦国一统天下路上的非常强大的助力,没有他们,秦国的统一可以说可能还会延期。

武安君白起,一生征伐山东六国,屡立战功,无一场败绩,“赵楚慑服,不敢攻秦,使秦业帝”;武成侯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颗“将星”,在秦国统一战争中,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可以说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

话说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实至名归,他一生征战30多年,攻城略地70余座,斩杀敌军上百万人,可以称得上功高震主了,可就是这个功高震主,害得他不得善终,被秦昭襄王赐剑自刎。

但是,在韩信之前,白起、王翦这两位功高震主的武将,则是一个被逼自杀,另一个功成身退。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秦国赫赫有名的武将,白起和王翦的结局之所以截然不同,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对于功高震主的武将来说,如何打消君主的猜疑,成为其最终能够什么样结局的关键。

楚国、赵国、燕国都是王翦平定的,王翦独自一个人就消灭了三个,只不过白起在长平之战屠杀60岁俘虏,从而名声比王翦更大而已。从最终的结局而言,王翦是比白起更牛的,因为王翦得一善终,他的儿子王贲被封为通武侯,他的孙子王离则被封为武城侯,其后代一直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