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桃李满天下”有什么历史典故?现代人常用它来比喻什么?
1、现代人常用这一句话来比喻某位老师的学生很多。资治通鉴 桃李满天下的历史典故之一,就是来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 :天下桃李,其在公门矣。
2、在现代,“桃李满天下”常被用来形容教师、导师或领袖等人物,他们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得许多学生或后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这个成语也表达了对教育者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3、“桃李”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学生或优秀人才。这个比喻源于种植桃李可以带来阴凉和果实,而种植蒺藜则只会带来刺。因此,“桃李满天下”用来形容老师培养的学生众多且优秀。综上所述,“桃李满天下”是一个用来赞美老师培养众多优秀学生的成语,其由来与狄仁杰有关,但典故源头出自更早的《韩诗外传》。
投笔从戎
他曾经停止做事弃笔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总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交道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赖超出使西域,立功封侯。【注释】(1)戎:军队。(2)扶风:汉朝郡名。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典故的是什么意思?
1、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事件、神话传说等的流传下来的故事或引语。典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关于其详细解释如下:典故的基本含义 典故,一般指的是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典故的意思是:典故原指关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的典故或成语故事,后来也泛指具有深刻含义的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故事或事件。它通常用于形容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渊源,用以说明某种事物的起源、发展或象征意义。
3、典故的意思是:指关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典籍中的故事以及民间流传的特定事件等被人们广泛传颂、经过时间沉淀并被载录下来的经典故事或词句。这些典故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的起源:典故一词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和口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