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急求这个对联的鉴赏
- 2、对联的赏析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 3、烟水亭的历史典故
急求这个对联的鉴赏
1、烟水亭春天的清晨风光和秋日的月夜景色别有情趣,各有特色,对联作者即抓住不同时令所具有的特征来绘景状物,并且寄情于景,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之感。
2、软红不到藤萝外;嫩绿新添几案前。——高其佩撰 作者简介:高其佩(1672-1734):清代著名画家,辽宁铁岭人。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画,尤以指头作画著称。同时,在诗文方面,高其佩也有很高的造诣。这是一副状景联。作者以景寄情,寄托了作者高洁清淡、自娱其乐、甘于书斋的情怀。
3、上联泉字,上白下水,下联墨字,上黑下土。白对黑,水对土,单字对仗,牛气冲天。两字联色难对容易,色对容,难对易,故事隐含其中。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气势宏大,想象力丰富。色难源于《论语》,色对容近似,难对易为反义词。
4、金虎腾跃风流世 玉兔笑迎锦绣春 横批:盛世欢腾 赏析:这个对联写得好,好在腾跃和笑迎写出了金虎和玉兔的动态之感,给人以欢腾喜庆的感觉。庆玉兔今年奋起 祝金龙明岁腾飞 横批:万事如意 赏析:这个春联写的不错,一个庆奋起,一个祝腾飞,写出了美好的祈愿,十分的吉祥。
对联的赏析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对联赏析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格律工整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格律工整是对联赏析的重要方面。赏析时,应关注其是否遵循了平仄相对、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等原则。只有符合这些格律要求,对联才具有韵律美,给人以和谐之感。意境深远 对联往往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境。
欣赏对联,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诗词歌赋的鉴赏能力。对联虽然源自于诗,但两者间存在差异。
要欣赏对联,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诗词歌赋的鉴赏水准。要注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字字认真读,这是大多数对联所写的方式,很少有相反的。先看左再看右最后看横批,这样才是一幅完整的对联,横批往往是最后的点睛之处。
家事、国事、天下事,层层递进,展现了个人对社会事务的广泛责任感。从对联的形式来看,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工整的对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对联更加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叠字的运用,如“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也使对联更加生动形象。
烟水亭的历史典故
1、烟水亭的历史典故如下:“烟水亭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最早形成于东汉末年。从史证可以看出“烟水亭的民间传说”形成于千百年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用九江本地方言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
2、李渤离任后,江州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将他比作西周时“有惠政于民”的著名贤人召伯,并借用《诗经》中歌颂召伯的诗篇《甘棠》中的典故,将堤坝命名为“甘棠堤”,亦名“李公堤”,湖亦命名为“甘棠湖”。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喜爱甘棠湖景色,遂在堤上建“烟水亭”。
3、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4、由此入手,传神地描绘烟水亭及其所在的甘棠湖春天的清晨景色:湖畔烟雾缭绕的杨柳含情脉脉地随着春风飘拂,春光明媚,风送笛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唤醒了贪睡的人们,真是好一派令人陶醉的烟柳含情、春光荡漾、晨笛悠扬的早春风光,大有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之魅力。
5、甘棠湖——李公堤——烟水亭 甘棠湖的景色没有多么瑰丽,一个简单的城内湖泊,是很多九江人游湖纳凉的首选之地,而甘棠湖最美的时候是在烟雨3月时,细雨朦胧令甘棠湖蒙上一层薄纱,让甘棠湖有种小家碧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