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为哪七贤?

1、【答案】:A 【答案】A。解析:“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纵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故本题答案选A。

2、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3、刘伶(生卒年不详),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竹林七贤是哪几个人?为什么他们生活的地方没有竹林?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之前一直以为他们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故为“竹林七贤”。

答案是确有竹林其事。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相传历史上他们在竹林饮酒放歌,不问世事,以嘲讽的态度看待当权者,毫不畏惧。实际上竹林七贤确实有七个人,但是由于后来七人之间意见不同,有的人功名利禄之心任然很重,所以离开竹林,入朝为官。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典源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竹林七贤分成几排?最后结局如何?

1、“竹林七贤”中嵇康受刑而死,阮籍、向秀、刘伶明哲保身,山涛、王戎位极人臣,阮咸旷达终老。他们行事荒诞,不受礼教拘束;他们饮酒纵歌,聚众竹林,肆意酣畅;他们消极避世,服药麻痹自我;他们文采出众,工诗善文;他们醉心艺术,思想前卫。他们是魏晋七名士,号“竹林七贤”。

2、王戎出身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另一个最终位列三公官居司徒的。王戎晚年遇到八王之乱,跟着晋惠帝颠沛流离,甚至亲自搏杀乱军。后来逃到郏县,在那里辞世,享年72岁。

3、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

4、其实,“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在政治立场上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选择,这种不同的立场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结局。其中王戎、山涛等相继投靠司马氏政权,出任高官,为司马政权服务。阮籍、刘伶、嵇康等对司马氏集团不予合作,嵇康更因此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