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谁?
- 2、成语枕戈待旦的主任公是谁
- 3、枕戈待旦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 4、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
- 5、枕戈待旦指谁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谁?
枕戈待旦的主任公:刘琨。【成语】: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刘琨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刘琨是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刘琨善于文学,精通音律,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收录有9卷的《刘琨集》,又有《别集》12卷。明朝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刘琨的简介:刘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晋书·刘琨传》里说刘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所以“枕戈待旦”、“先吾著鞭”的成语也是出自刘琨。
成语枕戈待旦的主任公是谁
1、枕戈待旦的主任公:刘琨。【成语】: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2、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刘琨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3、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1、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如下:东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2、【成语】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gēdàidàn 【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成语故事】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
3、【成语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4、枕戈待旦出自《晋书·刘琨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为枕、以待天明,常用于比喻士兵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枕戈待旦的主人公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刘琨是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刘琨善于文学,精通音律,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
5、“枕戈待旦”是枕着武器睡觉,祖逖当上了将军: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常常在一起。“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一个叫刘琨;“旦”是天明:“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他们年轻的时候,就赶忙起来。
6、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成语枕戈待旦的 典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 文章 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立志报效祖国。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
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如下:东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枕戈待旦指谁
1、唐·房玄龄《枕戈待旦》原文: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
2、枕戈待旦。“枕戈待旦”的字面意思是把兵器作为枕头,等待天明的到来。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枕戈待旦”出自《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3、我们君上(指张骏,当时割据凉州的前凉政权第四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