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奠定明朝基础的鄱阳湖之战
1、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战役---鄱阳湖大战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2、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
3、鄱阳湖之战为蒙元帝国末期,两支汉人政权间的决战,即朱元璋军与陈友谅军之间在鄱阳湖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决战的胜利决定了朱元璋政权兴起,奠定了朱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的基础。 蒙古人建立了元帝国后,移居大都为都城,以便于统治,另在北部设上都,以统治分封于草原的蒙古各部。
4、奠定明朝基础的鄱阳湖之战 现在打仗用的是飞机和大炮,但是,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打仗的呢?大炮这种武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其实,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在用大炮打仗了,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在打“鄱阳湖水战”的时候就用到了大炮。
5、编辑本段评价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鄱阳水战定江南的古代励志故事
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
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苦战东南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军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
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
霸王别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项羽被流氓皇帝刘邦击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愿选择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个“江东”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右代西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在公私文书及各类著作、文学作品中使用十分频繁。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龙湾的圈套,损失大半兵力;后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时因他的残暴统治,陈友谅的军士纷纷倒戈转投朱元璋,以至于仗还未打完就已奠定胜负。
此外,陈友谅刚愎自用,暴躁多疑,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指挥笨拙,战法单一,联舟布阵,机动困难等等,也都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鄱阳湖之战的影响 朱陈之战的关键战役鄱阳湖水战直接导致决战阶段结束,它本身是导致明王朝建立的一系列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
很多人不理解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为何最后还输给了朱元璋,实际上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的失误。陈友谅如果拿出部分兵力牵制洪都,然后在派主力攻占应天,那朱元璋将会陷入被动,难以展开拳脚。可惜陈友谅把主力都安排到了洪都,又轻视要津,这才导致最终的失败。
从鄱阳湖水战的整个战局来说,陈友谅的志大才疏,成为了他最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朱元璋的军事力量,他没有很好的做出战前预估。反而因为自己舰队的庞大,导致自信心爆棚,从而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鄱阳湖之战 八戒在整理之后发现,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之所以败的一塌糊涂原因有三。其战术上的失败,决定败果的是因为陈友谅没有熟读三国,错误的用铁索将船连起来。其朱元璋的运气实在是好到爆棚,危难之时总有人挺身而出,救他一命,比如常遇春、丁普朗。幸运之神还特意为他送来了决定战局的东风。
其实原因有三个。一是在作战的时候,朱元璋借助东北风,对陈友谅的军队进行了火攻。这一个招式与当初的赤壁之战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善于利于天气的风向,来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一开始朱元璋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东北风的到来使得朱元璋如鱼得水,最终打败了陈友谅。
鄱阳湖的详细资料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
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
鄱阳湖平原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重要城市有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临川市等。 鄱阳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m)时为4,125k_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_, 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59m时,湖泊面积为4070 k_。
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21米左右。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体分属江西省的九江市濂溪区(原庐山区)、湖口县、庐山市(原星子县)、共青城市、都昌县、永修县、南昌市新建区、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进贤县等地区。湖中有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