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兵民分治是什么政策啊

1、古代最早是农民和士兵不分的,青壮年平时种地,战时就要作战。

2、兵民分治 (4)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5)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影响: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蒙古统治人口相较于被统治者来说,还是相对薄弱,因此其军事力量便是重中之重,因此实行了兵民分治,使得“各有所统,互不统摄”,事实上这便是借鉴了中原王朝的世兵制,即强制部分乡民成为军户以世代为兵。蒙元政权疆域之辽阔迫使其设置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以传递上下公文,并为来往使臣提供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

4、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少数民族。

5、它的内容包括了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10个方面,是当时已经颁布的法律条文的总结。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的元朝正式法典。

什么是世兵制、募兵制、府兵制?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法律分析:古代兵役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世兵制。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是结合当时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军役制度,其主要区别便在于五者目的相同、性质不同。民军制:夏、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此称为民军制。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征兵制 要求一定条件下的国民必须服兵役的制度,与募兵制相对。近现代的征兵制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强调国家为民族国家,认为征兵制有助于建立公民军队。 府兵制 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平时为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该制度由西魏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

世兵制是相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由于战乱频发,三国时期出现世兵制,即世代为兵。世兵制成为魏、吴的主要兵役制度,晋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隋朝时,府兵制将军户编入户籍,成为民户,在军役期间属军府管辖。唐朝时,府兵制重新恢复并进入全盛时期,但唐玄宗时期因土地兼并问题而走向崩溃。

三国鼎立时期,世兵制已经成为魏、吴的主要兵役制度,三国归晋后,晋朝同样继承了这种制度。世兵制,带有一定征兵制的色彩,只不过是将征集对象从所有百姓变成了军户而已,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十六国在承袭了世兵制的同时,将本族的部族兵作为基本兵力,即兵民合一的部族兵。

世兵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

世兵制形成于三国时期,由西晋延至东晋,已经趋于腐朽衰微之势。西晋灭亡后,军户主要居住的中原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江左司马睿集团完全丧失了对军户的控制,兵源枯竭,不仅无法扩建新军,就连现有军队的兵员补充都有困难,不得不采用调发奴隶,查征隐户,搜捕逃犯和使用罪犯等手段来增补军户。

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制度规定 中国古代部分居民世代当兵的制度。又称军户制或士家制。在军者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其家编入军户或士家,脱离民籍,世袭为兵,非有特殊功勋者不得更籍。

世兵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士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世兵制的产生 战火不断,两汉征兵制难以实行,是三国世兵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三国时代以前,两汉时期的征兵制度主要以征兵制为主。士兵的来源主要是编户的农民,服役有着固定的期限,大都是两年,到期后便复原成为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在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疆域进入了混乱。

到了后面昭、宣帝时期,甚至招募胡人、囚犯充实到军队。而募兵的高潮在唐玄宗时期,短时间之内维持了社会的安定,但同时也使藩镇的力量扩大,成为后续的军阀。这种募兵制度一直延续到宋、辽、五代十国、元、明、清时期。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还是采用募兵制。

由于战乱频发,三国时期出现世兵制,即世代为兵。世兵制成为魏、吴的主要兵役制度,晋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隋朝时,府兵制将军户编入户籍,成为民户,在军役期间属军府管辖。唐朝时,府兵制重新恢复并进入全盛时期,但唐玄宗时期因土地兼并问题而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