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先秦官制的西周官制
1、西周官制是在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开始确立了师、保的中枢职官地位,其内服、外服职官的设立和分工也更加细致。在内服中,太师、太保是属于拿局最高的“公”一级的职官,其下为“卿”一级的高级职官,它们各有属官,此外还有低级的事务官员。
2、秦朝宪制吏员设置,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西周时期的官制,其对经济实施监督的机构、官员设置也带有西周时期的色彩。如秦朝实施的“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代也沿用)。
3、周时期,中央权力并未实现高度的集中,“王”仅是天下的共主,而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始皇为了与以前有所区别,开始使用“皇帝”称号,这是本质的不同。
西周的地方官制是什么
1、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 周朝官制包括西周官制和东周官制,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在西周的每一个封区内,诸侯是最高裁判者,因为他们被赋予以“专扬于国”的特权,而在整个封建国家内,周天子是最高权力的执掌者,诸侯的争执,都诉之于周天子。
2、制度:分封制。影响: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西周后期随着实力的变化,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分封制和郡县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4、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一来可以拱卫中央王室,二来可以加强对地方边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楚、晋等。诸侯平时替周王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5、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在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制
C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西周的史实。西周的实行的制度有:世袭制、分封制、等级制,禅让制在夏朝时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了,故选C。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制特点有三个:即一是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二是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三是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都城上实行两京制度,法律上实行九刑制度,文化上实行周礼制度等等。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朝代。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天下的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