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咸阳历史典故知道多少
1、咸阳的现代史:1984年,咸阳市由原来的咸阳地区升级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下辖秦都、杨陵两区和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等十一县。
2、秦始皇陵: 秦始皇在咸阳北郊建造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陵墓内部的兵马俑更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们的家族英勇抵抗外敌,守护疆土的故事,广为流传,被誉为“杨家将”的象征。
3、咸阳定都历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4、咸阳宫历史悠久,是秦的象征,从秦孝公开始,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咸阳宫见证了秦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咸阳宫也留下了许多的轶事典故。咸阳宫,秦帝国的大朝正宫,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
乾县铁佛寺古镇铁佛寺名人
1、晓音,乾县铁佛乡靠山堡村人,当代传记文学、纪实文学界的十大名家之一,诗人、评论家。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作品丰富,得到高级将领和名家的高度评价。晓音的生平事迹被收入多部名典之中,并于2004年被推选为全国百名“人民艺术家”。
2、现任住持寿杨法师,甘肃人1990年出家,师从正文法师。近年来寿扬法师继承老和尚的意愿,苦心操持下先后集资兴建了观音殿,地藏殿,并迎请了观音、地藏塑像,在清凉山修建了普同塔及塔院,并在寺内进行了相应的绿化,先后共募集一百多万使铁佛寺成为一座清净而优雅的修行道场。
3、据记载,1935年冬,张庚良在家乡铁佛寺镇与吕剑人等组织了“铁佛寺武装起义”,张庚良通过铁佛乡绅刘文伯当上铁佛寺保安队分队长,收编并壮大铁佛寺保安队。
乾县铁佛寺古镇境内旅游景点
1、位于乾县的铁佛寺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寺内占地三十馀亩的铁佛古寺,建筑精美,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铁佛殿、藏经楼等,是信徒们弘法清修的重要场所。1992年,寺内迎回了一尊铁佛,1995年建成铁佛殿,使得寺名名副其实。
2、乾县铁佛寺古镇内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靖陵南岭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陵墓位于咸阳城西北5公里的乾县铁佛乡南陵村,与乾陵连谷相接,距离铁佛寺4公里,是唐僖宗李儇的墓地。李儇,懿宗第六子,初名李俨,后改名为李儇。
3、兴国寺,亦称北寺,位于乾县城内西北方向步家巷(乾县党校西)。南北长300米,东西宽70米。现有正殿五间,偏殿三间,楼房十四间,是乾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近现代史历史古迹?
乾陵 乾陵,位于咸阳bai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du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zhi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dao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县鼓楼古城位于乾县县城西南角,是乾县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形制独特,规模宏大,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鼓楼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房屋、砖雕、石雕等文化遗产。
乾县铁佛寺古镇历史悠久,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312国道、福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铁佛寺古镇北靠五峰山,南对终南山,东临唐朝太宗之昭陵,西接武皇则天之乾陵。附近还有法门寺等名刹,登高可望。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
咸阳乾陵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乾陵博物馆 乾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东南方的永泰公主墓处,1978年建立。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乾陵文物管理所。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
河北冀州古代有哪些名人名事?
1、- 刘焯:刘焯(544-610),字士元,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信都县(今冀州市)人。刘焯精通天文学,他发现隋朝的历法多存谬误,多次建议修改。公元600年,他创《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性,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运行速度。
2、在冀州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人物,他们以各自的才能和贡献书写了丰富篇章。袁绍,身为汉末名门“四世三公”,曾担任司隶校尉,然而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曹操,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邳彤作为刘秀时期的医术大家,被誉为“神医”,他的医术高超,宋朝甚至尊他为“药王”,体现了冀州在医疗领域的深厚底蕴。
3、唐代高宗时李淳风就是依据《皇极历》造出了《麟德历》,被推为古代名历之一。孔巢父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七世孙,“竹溪六逸”之一,与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诗文佳作行世,后散失。
4、孙敬,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自幼好学,记忆力强。为了防止夜读时打瞌睡,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孙敬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房梁上,另一端则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他感到疲倦,头一低,绳子便会拉扯他的头发,痛醒后立即精神百倍,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