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蒋干盗书的意思
1、一般来说,偷的书应该是有价值、有用的,但是蒋干盗书却中了离间计,受到重大损失。这一歇后语来自《三国演义》。
2、【 成语 意思】:蒋干:《 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
3、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三国演义群英会中计主人公是谁
曹操中周瑜的计 周瑜和蒋干在《群英会》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周瑜是一个多智、果断、重义的人,他通过计谋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水军,并利用蒋干完成了反间计。
曹操率领一百万军队,驻扎在长江北岸,打算渡江直奔东吴。东吴都城周瑜也率领军队渡江与曹军对峙,双方拔剑相向。曹操的谋士蒋干从小就和周瑜一起学习,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
”周瑜又带他回到帐中,指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江东的英杰。今日宴会,可以算是‘群英会’。”喝到晚上,周瑜酩酊大醉。
在戏剧《群英会》中,表面上蒋干中了周瑜的计谋,使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原文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全名为(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是赤壁之战故事中的一个著名片段。曹操大军顺流东下,直取东吴,孙权命周瑜率水军迎战。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即浙江杭州人)。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故事: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1]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
蒋干盗书蒋干是谁
曹操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蒋干盗书意思是比喻上当受骗,出自《三国演义》。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手下谋士;书:书信。赤壁之战时,奉曹操之命,劝说东吴大将周瑜归降。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
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这是周瑜的计谋,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
谁告诉我蒋干盗书的故事和其寓意?
1、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事例 ~的故事不能忘。
2、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
3、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被盗的书主要写了什么?蒋干盗书,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盗走的书的内容是:“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於势耳。
4、而周瑜当时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于是,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盗走假造的蔡瑁和张允的投降书。曹操看到后,立马斩了蔡、张二人,事后,曹操才明白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后悔不已。
5、一般来说,偷的书应该是有价值、有用的,但是蒋干盗书却中了离间计,受到重大损失。这一歇后语来自《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1、第气急败坏的蒋干在发现了自己上当受骗之后,当周瑜的东吴大军进攻之时,便不顾一切的挥剑上去,最后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战死沙场了。
2、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其智商堪忧,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0万大军,连曹操都差点命丧黄泉,蒋干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长期以来都被后世认为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3、但曹操终是老奸巨滑之人,还对黄盖投降有所怀疑,于是又派出蒋干去打听消息,蒋干二次到来,周瑜当然猜到了为何要来,明显就是来打听消息,于是周瑜故意责备蒋干前次盗书,不见蒋干,却又安排庞统与蒋干相见。
4、蒋干做了这两件坑惨曹操的事之后,在逃亡过程中,为了救曹操在葫芦口,和曹操互换衣服,最终被张飞误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尽管没有帮助曹操赢得这场战争,但他最终还是为曹操换回了一条生命,也算将功抵过。
5、经过这两次坑曹操,成功的让周瑜火烧赤壁,杀的曹操大败而回,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那蒋干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呢?由于三国之中并未记载,靠自己猜测,无非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