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鲁邑寨历史名人
鲁邑寨,这片历史的热土,曾孕育出无数的传奇人物,其中两位尤为引人注目。首先,我们来认识刘湘,字元成,生于1718年,卒于1772年,兄弟二人,于乾隆六年中举人,踏上仕途之路。他历任黎阳主簿,最终晋升为左赞善。
阚只有kàn一种读音。其有两种用法:表示望的意思。作为姓氏。
坏隤的意思是什么
综上所述,“坏隤”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描述堤防坍塌时,“坏隤”指的是自然现象;而在指代地名时,则是指春秋时期的鲁国的一个邑名。在古代文献中,这一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坏人。坏事。坏水。 人体、 东西 受了损伤,被质量差,不完美:这所房子不坏。 表示 程度 深(用在 动词 后面):忙坏了。 好 坏 ē 土丘:“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 隤的解释 隤 í 倒下; 崩溃 :“隤墙填堑。
另外,“坏裂”、“坏隤”和“坏烂”分别表示东西破裂、下垂和腐烂。而“坏沮”、“坏陵”和“坏散”则用来形容情绪低落、山陵倒塌或物体散落。此外,“坏山”和“坏处”描述了山体受损或不适宜居住的地方。
本义:崩颓;坠下)同本义隤,下队也。——《说文》隤铜丸以擿鼓。——《汉书·史丹传》。师古曰:“隤,下也。”障隤处。——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隤缺(倒塌崩坏之处);隤圮(倒塌;毁坏);隤陷(跌倒或掉下);隤照(落日,夕照)使坠下(附着苗根)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
在汉语中,形容负面状态或事物的词汇非常多,例如坏冶、坏败、坏裂、坏隤、坏烂、坏沮、坏陵、坏散、坏山、坏处等,这些词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破损、失败或不好的状况。坏蛋、坏人、坏证、坏钞、坏衣、坏疽、坏决、坏种等词汇则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的负面性,如不诚实、不道德或有害的行为。
隤拼音:tuí ,笔划:14部首:阝五笔: 汉字演变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基本解释:隤 tuí 倒下;崩溃:“隤墙填堑。”毁,败坏:“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降(福):“勤崇垂鸿,发祥隤祉。”安:“地隤而静,故其生不迟。”疝气:“阴肿曰隤,气下隤也。
鲁邑寨建村历史
1、鲁邑寨建村的历史源远流长,刘氏族谱记载,其始祖为兄弟四人,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据村中老人回忆,迁移之时,兄弟四人在一颗大槐树下与亲友告别,因此槐树成为了村中重要的象征,广泛种植于村中。每年夏初,槐花盛开,沁人心脾,而盛夏时,绿树成荫,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鲁邑寨名称来源与刘姓家族息息相关。村建之初,全为刘姓,故与刘氏起源紧密相连。刘氏之祖刘累,古籍记载甚详,多见于《左传》、《史记》、《唐书》及刘、唐、留等族谱中。传说刘累生于夏朝,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以龙食事帝孔甲,获赐御龙氏之名。
3、鲁邑寨西街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52610424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526。邮政编码为45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72,车牌号码为豫E。
4、孟庄村与大槐树村、谢寨村、郭固南北街村、北魏寨村、后刘村、民王庄村、车家村、丁寨村、郭固西街村、武安寨村、郭固营村、鲁邑寨西街村、兰三村、鲁邑寨中街村相邻。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孟庄村榜上有名。
春秋时期鲁国的城邑,丘舆城是被谁消灭的,还有时间,具体情节???_百度...
1、春秋时期,县境内还有邱舆、武城、东阳等城。邱舆是春秋时期鲁国城邑。《左传》载孔子弟子司马牛死后葬于邱舆。其故城位于今丰阳镇南埠庄村西。城址呈长方形,分内城、外城。内城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外城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50米。内外城墙均由黄土夯筑而成。现外城西南角残墙最高处约6米。
2、邱舆故地,人杰地灵,孔丘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司马牛谓之一贤,牛故籍即邱舆城也。然至今夕,司马氏家族已无存,不知何去也。无载无考。
3、这是因为莒国与楚国相距甚远,而与齐国则是比邻而居。故而莒国在被楚国灭亡之后又一度复国,然后再被齐国所灭,最后被并入齐国疆域。莒国地处齐鲁大地,北面与齐国接壤,西境则与鲁国相邻。就国土面积来说,莒国在春秋时期的一众诸侯国之中排行是比较靠前的。
4、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夺取鲁国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贯丘。齐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
5、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漆室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1、漆室女是个忧国忧民的女子。漆室女,拼音:qī shì nǚ,漆室是春秋时鲁邑名。漆室女指的是忧国忧民的女子。漆室女过了出嫁年龄没有嫁人,但她所忧虑的不是个人的事,而是鲁国的国家大事。典故来源 汉·刘向《列女传》卷三:“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
2、鲁漆室女,是鲁国漆室氏之邑的女儿。超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人。当时正是鲁国穆公执政时代,穆公年纪老了,太子又还小。鲁漆室女为此靠着柱子长啸,在旁的人听到这悲愤的啸声,没有一个不为之感伤的。
3、【人物简介:西周时鲁国漆室邑奇女,年长未嫁倚柱而啸。邻妇以为其欲嫁人,女告以鲁穆公年老,而太子年尚幼,是鲁国的忧患。国有患,祸将及百姓。三年后,鲁果乱。漆室女像取自东晋顾恺之绘《列女图》(宋摹本),故宫博物院藏。
4、谁能像这名漆室女子一样,从国君和太子的年龄,就料想到鲁国将会面临的祸患呢!后世君子称赞漆室女子,说她的思虑长远。《诗经》上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后世君子称赞漆室女子,说她的思虑长远。
5、漆室女,鲁漆室邑之女,适婚年龄而未嫁,正值鲁穆公年老,太子年幼,心忧国家。一日,漆室女倚柱而啸,邻妇闻之,问其原因,漆室女言:“国君老矣,太子幼小,我忧心国家。
6、故事大意为:战国时,鲁漆室邑之女,过年龄未嫁。当鲁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弱,漆室女倚柱而痛哭,旁人听到都感觉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