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发现不了关于夏朝的有文字的文物,怎么证明夏朝存在过?
1、存在证明: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
2、目前来看,最能证明夏朝存在的文物是西周礼器遂公盨,此文物在2002年海外文物市场发现,后被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买下,现收藏在保利。里面有非常著名的九个字“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可以看出,在周朝就已经有了关于大禹的传说,可见大禹是真有此人,并随着中华五千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3、三个方面印证,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古籍文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最清楚,从夏启到夏桀,所有的世系都有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古籍也有对夏朝的记载,如《竹书年纪》、《尚书》、《国语》、《左传》。
4、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夏朝文字存在直接证据。只能通过甲骨文推测还有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文字存在,判断夏朝文字可能存在。但要注意的是,即便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也不能说明那就是夏朝文字。夏朝文字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文字的书写方式,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字是从右向左竖向书写的。
5、其次,根据甲骨文发展的情况来看,夏朝也是存在的。甲骨文自1899年以来,已经出土了15万片以上,其数量相当可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甲骨文单字达4500多,释读成功的有2500多个。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这些现象都足以证明甲骨文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字。
6、然而,大禹治水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大禹治水到遂公盨的1100余年中,至今没有找到一点大禹的文字或实物证据,包括殷墟甲骨文上,丝毫没有提及大禹、夏朝等字样。更为重要的是,大禹治理的大洪水,一直也没找到地质证据。
到底有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
1、夏朝的存在证明主要来自于考古学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偃师二里头遗址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关键。尽管缺乏直接的文字证据,学术界对于哪种遗存属于夏代文化尚未达成共识。
2、文字记录。夏朝有大量的文字记录 考古发现。没有考古证据直接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都城。所以证明夏朝存在还需要大量的考古证据。
3、从这两点上看,大禹时期确有国家形态的存在,这也正是夏所存在的证据。军事建设维度 在禹之前,一直都是采取禅让来选取继承人。但是在《韩非子》当中却认为,大禹是依靠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朝。这一点我们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承认的,那就是大禹时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建设。
4、存在证明: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
夏朝文字的存在证据
夏朝文字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文字的书写方式,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字是从右向左竖向书写的。现在发现的文字,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后来的金文,无论是甲骨还是青铜器,实际上都不是常用的文字载体,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字才会被刻在甲骨与青铜器上。
其三,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有文字使用,应当不是凿空之谈。
夏朝文字存在的证据 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已发现的一些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有的还已被释读。龙山时代从年代学上看正处在夏朝之前,那么与其紧密连接的夏朝亦应有其文字使用,且应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
其次,甲骨文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自1899年以来,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单字达4500多个,显示出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从大汶口遗址、龙山遗址到良渚遗址的陶文或刻符,显示了中国从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必然存在,夏朝无疑是这一时期的王朝。
一是证明夏朝的存在,是否必须要找到有文字的文物?历史学和考古学中,最具说服性的有两点文物和文字。而当文字附着于文物之上时,便更是成为无可辩驳的直接证据。举例而言,甲骨文和金文便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字,又是文物中的一部分。
夏朝使用文字应该是一定的,只是以点横折为主。文字应起于《易经》的思想,与自然的形态。实物记载非为根本,证明只属于物质世界。人文世界由认识而来,所谓考据学只是补充而非根本。夏朝其实有了文字,但这个文字跟我们的不同,那个时候是甲骨文。
中国古代夏朝的文字有哪些存在的证据呢?
1、夏朝文字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文字的书写方式,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字是从右向左竖向书写的。现在发现的文字,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后来的金文,无论是甲骨还是青铜器,实际上都不是常用的文字载体,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字才会被刻在甲骨与青铜器上。
2、其三,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有文字使用,应当不是凿空之谈。
3、一是证明夏朝的存在,是否必须要找到有文字的文物?历史学和考古学中,最具说服性的有两点文物和文字。而当文字附着于文物之上时,便更是成为无可辩驳的直接证据。举例而言,甲骨文和金文便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字,又是文物中的一部分。
4、夏朝文字,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 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
5、存在证明: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
6、夏朝有没有文字?根据李伯谦先生在夏文化探索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中所阐述的观点,确实证实了夏代文字的存在,据李伯谦说:考古上发现了不少的夏代城址,一些城址内还有宫殿基址,发现了随葬铜器、玉器、陶器的墓葬,还有非正常死亡的墓。